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m/文/丹青
我这两次在盐城考察,最受感动的是被大自然赋予的神圣使命所折服。特别是在近十年的黄海滩涂围垦开发计划中,东台市曾是名副其实的“江苏第一围”,如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领下,东台沿海地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退渔还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荣的最佳选择。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有限自然资源,包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退渔还湿文化也可以作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退渔还湿文化是人们在退渔还湿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退渔还湿文化是指人们在退渔还湿活动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退渔还湿创造的或受其影响、与之相关的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道德修养等。本文退渔还湿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指为什么要退渔还湿,怎样退渔还湿,退渔还湿如何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言之影响到渔民的切身利益。我可以用弶港镇巴斗渔乡的这个活教材,来见证退渔还湿,给这些往日靠海为生的渔民带来哪些实际意义。退渔还湿是尊重大自然自己的运行规律,绝对不能人为的改变、或者破坏这一规律,把多年来人为造成的围海造田,一切破坏自然有序循环的错误做法彻底地改变过来。东台沿海为古代长江入海口,也是三大水系(即长江水、黄河水和太平洋海水)的交汇处和活水区,形成了以弶港为根部,分向北、东、南方向呈辐射状延伸,长千米、宽10米左右10条大型海底沙脊群,每条沙脊包括5—12个不等的沙洲,沙脊群的密布大大地缓和了潮波,有利于底泥淤积和营养物质的沉淀。
中华鲟最爱吃泥螺、沙蚕、虾蛄等软体动物,而这块天然的底泥淤积场,给水中大熊猫——中华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活动空间,此珍稀物种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鱼类,也是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濒危物种。而在弶港镇海堤脚下,就有一座中华鲟人工培养基地,名为:“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东台放流站”,从年10月—年开始,陆续投放中华鲟幼体在东台基地育肥后,分批直接在入海口放流,借助人的力量,将使中华鲟绕过上千千米布满危险的长江流程,大幅度提高了存活率,有效地充中华鲟的群体数量,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我国这一特有的珍稀物种。退渔还湿,就是要力保原生态的自然法则。大家都知道水中人参——鳗鲡,这种鱼肉质柔嫩,味道鲜美,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宴席的稀有之珍,炖炒、焖、炸、烤皆成佳肴。因其营养价值极高,素享“水中人参”之誉。我们的东台弶港海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在众水旋波热烈拥抱的地方,沉积下一片南北长公里、东西宽90公里的五指形辐射状沙脊群。潮落时,袒露出水面,尽情地接受日月光华的抚爱和海风的吹拂;涨潮时,复没入水中,任凭海水的浸润和潮流的冲击。天长地久,表面蒙上一层厚厚地“涂头泥”,由此滋生出适应海洋植物和浮游生物的自然条件,并与周围的港、洋、沟、汊构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形态特殊、地貌复杂的滩涂。海洋地质学家说,除了英国西部沿海有类似的滩涂外,地球上再也找不出可与之媲美的地方了。
特殊的生态环境孕育着特殊的生物,每年初春时节,弶港海边都会出现一种状如白色尼龙丝线的生物,仅有7厘米长,头部有两个针尖大小的黑点,那是眼睛,它们在海里随波逐流,集群游弋,若以罗纱为网,一网便可捞出几十尾,乃至几百尾。这便是鳗鱼苗。别看它小得只以毫克计重,但身价贵如黄金,上世纪八十年代最贵的市场价涨到每尾8至10元,故有“软黄金”之称。正是由于这“软黄金”的诱惑,引来了一场“鳗鱼大战”:一方面下海捕鳗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渔舟轻艇,还有数不清的内河农船、小划子、木筏、“汽车轮胎筏”,一齐张网伸向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狂浪高的大海。经过几番风雨和生死搏斗之后,有人喜滋滋地发了大财,也有人命丧黄泉,遗下孤儿寡母面海哭吊;另一方面倒卖、抢购鳗苗的人蜂拥而至,有抢购了养殖的,有地下转手出口的,有小“剥皮”,有大“倒爷”,引来了各种型号的货车、轿车甚至直升机,装载着依靠氧化袋维持生命的、可怜的鳗鱼苗离开了海边,驶出孕育它生命的浅海,驶出了弶港的海边,向南、向西,向人们认为可以赚大钱的地方绝尘离去。这种小鱼苗在海里极不起眼,一旦能够回游到江河湖泊之后,不用半年能够长到半米有余重约1公斤左右。1公斤左右的鳗鱼,俗称“成鳗”。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将重1公斤的鳗鱼苗出口,价值美元,若是成鳗,每公斤可换汇美元。这样的宝贵滩涂,完全是大自然亿万年自己形成的一种生态文明,人类没有资格随意去改变现状。
弶港,是东台市唯一的海滨小镇,历史虽不长,但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底蕴丰富。在数百年江河冲刷和大海顶托的作用下,弶港从海底升起成陆。清乾隆三年前后,这里才开始有了人类生存的足迹。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先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自己喜欢的家园。使这块海赐之地经历了从滩涂到良田、从插竹拦鱼到机船拖网捕鱼、从芦笆打弶到高楼拔地而起的巨变,如今已成为沿海开发的重要节点和东台副中心城市。在改造大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弶港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形成了丰硕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
我要讲的巴斗渔乡,就是这个海滨小镇离大海最近的一个渔村。这里地处黄海之滨的弶港镇,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条子泥境内,全村共有户人。多年前,巴斗浅海潮起潮落,来此谋生的巴斗先人,他们以杂树芦苇搭棚子,把贮粮笆斗翻过来当桌子,当地人就把笆斗上吃饭叫做“笆斗饭”,村子因此得名巴斗村。今天,当你一踏入这个并不很大的渔乡村落,新农村建设工程给这座往日破旧不堪的海边渔乡带来新的活力。据村镇干部介绍,从巴斗这个名字就明白,当年我们这些向大海讨生活的渔民有多艰难。渔民捕获新鲜海鲜,由专门机构或者私人商贩定时到海边来收购。在海上漂荡习惯了,回到陆地的,家里的住房也是极其简陋,很少有人考虑在陆上建上自己的安乐窝,但特别爱吃。向大海讨生活,风里来雨里去,再不吃得好一些也对不起自己。这是几百年形成的老习惯。
自从政府决定退渔还湿,给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渔民捕鱼的习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政府部门也没有闲着,他们深入渔乡一家家谈心、调研,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正常出海作业的渔船、渔具,打回来新鲜海鲜,仍按照相关操作流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包括每年冬春季节,这里的渔民最大的经济收入就是到大海里收获鳗鱼苖,这可真是软黄金。)年龄大的、不适合出远海捕鱼的,由政府组织他们发展海水养殖项目,让大家一起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并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为他们提供了一款款全新概念的乡村民居,彻底告别旧渔村的落后贫穷,脏兮兮、乱糟糟的生活环境。我在渔乡吃午饭时,突然发现离我们很近有一队大约有几十头珍兽中华麋鹿逐群而居,快速地越过村后的马路,冲进河边的芦苇丛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让远在大丰区散养的群落跑到这边来游荡。
巴斗坐落于长江三角洲,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东流入海夹带来大量的泥沙,经太平洋西海岸环流的顶托,三水汇集,潮沙推涌,泥沙淤积成堆。这片“三水滩”湿地,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珍稀性向世人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地方。闻名遐迩的“两分水”奇观近在咫尺,潮涨一片汪洋,潮落一马平川。远望海天一色,近看群鸟翱翔。
这里更是一块浸透了革命先烈热血的红色遗址。当我立在老船长姜永福的老屋旧址里,感觉到那个烽火硝烟的战斗岁月中,老船长的生活极其简单,小屋里除了陈列着他当年使用过的极少遗物,就是南入口左侧为抗战时期巴斗渔民运载海防团的红帆船模型。最令人感动的是此村当年还挖过一口井,在海涂上挖出淡水井也是天意,取名“巴斗泉”。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医院曾先后长期设在这一带沿海。由于战争的残酷环境,很多伤重不治者或负伤入院者或壮烈牺牲。直到年,地方政府在东台沿海滩涂发现26具烈士遗骸。为悼念这些革命先烈,特建立了蹲门无名烈士纪念碑。
现在这块红色遗址,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吃地道的海鲜美食,“天下第一鲜”的文蛤豆腐汤,扬名世界。文蛤,又名魁蛤,当地人一般都习惯称之“蛼璈”。是弶港久负盛誉的特产之一。它的外壳由两片扇形的硬质壳合成,表面色泽鲜艳,花纹隽美。一进入巴斗渔乡的游客中心,你就发现此建筑的外形设计就是“天下第一鲜”的文蛤造型元素。壳内则洁白无瑕,光亮似镜,当你打开两扇贝壳,那柔嫩多彩的肉体便呈现出来,晶莹如玉。此类美味属瓣鳃纲帘蛤科的海产贝类,主要生长在我国沿海一带,尤以弶港以东黄海滩涂最盛。冬季一般潜在4—5厘米深的沙泥中冬眠。一声春雷,芳草返青,它们便苏醒过来,钻出泥土,随波逐流地四处觅食。到了桃红柳绿的清明节前后,又在平坦无垠的沙滩上繁殖。1个月后,米粒大小的文蛤,又循着祖先的轨迹潜入泥中生活。它觅食时,用一只长长的鼻孔把大量的海水吸入体内,再由另一只鼻孔喷出,觅取水中的精美食品硅藻类。每到这个季节,当你漫步沙滩,便会发现幼小的文蛤,宛如雪白的珍珠嵌在足印中。文蛤肉营养丰富,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吃起来清鲜味美,是脍炙人口的营养佳品。据说,两三千年以前,海边渔家就开始食用文蛤,南朝的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北宋时期,也曾作为珍品上贡给皇帝,皇帝还请大臣们一起共享。宰相王安石吃了文蛤,赞赏不已,写下了这样一首赞咏诗:
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壳以无味弃,弃之能久存。予尝怜其肉,柔弱甘咀吞。又尝怪其壳,有功不见论。醉客快一噉,散投墙壁根。宁能为收拾,持用讯医门。
因此号称“黄海明珠”的弶港镇海边的美食盛宴特别多,已经成为弶港对外宣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无论你是驾车私家游,还是跟团旅游,到了弶港的美食街就不想走了。多种款式的海洋美味佳肴,让你想不吃都难。虽然退渔还湿影响了一些人的个人收入,但巴斗渔乡充分发挥了集体海水养殖业、多种经营,让老百姓看病、养老都能感受到真正的安全感,而且每年都有集体的红利分到手,他们手里有钱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走到前面。到了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不能不来,弶港美食街、巴斗渔乡不能不去,只有去到弶港镇的美食街、巴斗渔乡,你才知道正宗的、土法制作的海鲜做法有多么简单,而且味道又是多么鲜嫩可口。这一方退渔还湿以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美食,随时欢迎大家一起去看看,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作者系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