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聊水浒传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1#

前一段时间我们聊了《三国演义》,后期因工作出差,发了一些早年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结果这顿质量分给我扣得心惊胆战,好在出差归来,又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我就给大家继续聊一聊四大古典名著中的《水浒传》。

提起《水浒传》,脑海顿时闪出了武松打虎、真假李逵这些儿时的动画片,还有后来电视剧中卖炊饼的武大郎、毒杀亲夫的潘金莲、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以及蒙冤被逼上梁山的豹子头林冲等等……

那么说《水浒传》是什么时候以书的形式出现的?作者又是谁?这些问题在时常仍有争论。到目前为止,一致的看法是《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作品,其作者是施耐庵,但根据有关《水浒传》最早的参考材料所说,《水浒传》是罗贯中和施耐庵合写之作。

明朝的高儒在其《百川书志》嘉靖十九年(年)版的作者前言中写道:“《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明朝郎瑛编的《七修类稿》中有如下记载:“《三国》、《宋江》(《水浒传》的别名)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

《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这些文献记载写明了施耐庵为小说题材着者,罗贯中为编者。明朝出现的一些版本,有印上两人的名字为作者的,有署两人中不论哪一个的,也有没印上作者的。明末《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回版,只署名“施耐庵撰”。从此以后,罗贯中的名字逐渐消失了,只留下了施耐庵。

我们今天就先来聊一聊施耐庵老先生:

施耐庵(年-年),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年),祖籍泰州海陵县,时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代,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施耐庵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

施耐庵出身船家,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但他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他经常借书看,向邻居请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

十三岁时,他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答如流,下笔如神。后来,他随父至苏州,在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他十分刻苦,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常常在课余阅读。

他还同小伙伴们一起舞刀弄棒,练习武艺。那时,苏州城里经常说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有时也去消遣,对这些“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流露出敬佩之情。

施耐庵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时中举人,三十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

施耐庵三十五岁考中进士。中进士后他曾在钱塘任县尹,但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与当道权贵不和,只当了两年官,便愤然悬印回到苏州。当时天下大乱,各种势力纷纷起兵抗元。当张士诚的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做了张士诚的幕僚。

张士诚占据江苏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料日后必败,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便相继离开张士诚部。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这段经历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

施耐庵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常熟河阳山和江阴祝塘一带徐氏处,为其塾师,以教书为生。张士诚失败后,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为避祸只得离开苏州,到现属大丰市的白驹镇定居。他感时政衰败,于是开始隐居不出,施耐庵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开始潜心创作《水浒传》,以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小说。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

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本来取名《江湖豪客传》,后来他的学生罗贯中在他即将写完,觉得书名不够含蓄想换一个时,向他建议说:“老师,书名就叫《水浒传》吧!”施耐庵觉得这个意见很好,说:“水浒,就是水边,含有‘在野’的意思,还有典故,诗经上有‘古公朝父,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歌颂周代发祥史的。这书是写起义英雄的,叫它‘水浒’,非常合适!”

书写成后,民间广为传阅。朱元璋看到此书后很生气,很快抓捕施耐庵,将其关进刑部天牢。施耐庵被关了一年多,精神、肉体上都受到很大摧残。后来在刘基的帮助下,施耐庵才得以托病就医被释放;出狱时,已是瘦骨嶙峋、步履艰难了。罗贯中将老师接到淮安暂住养病,并继续整理《水浒传》。不久施耐庵去世,遗体临时安葬在淮安,终年七十五岁。到明永乐十九年(年),迁移到兴化白驹场施家桥。

《水浒传》是长篇章回小说。它以梁山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了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写起义发生是“乱自上作”。

统治者上起皇帝、大臣,下至地方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乃至吏役狱卒,全国上下,朝廷内外,形成统治网,公然用恶。像梁中书两年就搜刮几十万贯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高俅为报私仇迫害王进,为高衙内霸占人妻而害林冲,逼得本不想反的人不得不反,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

小说真实地叙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斗争,规模从小到大。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开始都是个人抗争,只为逃避官府缉捕而找安身立命之地;虽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等许多山头,但彼此孤立,不能抵御逐步升级的官府“进剿”;晁盖、吴用、宋江上山以后,以梁山泊为中心,联合各山头,形成强大统一的组织,取得大规模战争的胜利,挫败了官府和朝廷的“进剿”,揭示出农民革命斗争的规律。

小说还叙写了起义的失败结局。梁山英雄排座次后,“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要求已经实现。农民革命的平等、平均主张,使斗争只能有三种前途:一是像方腊称王后被镇压;二是像李逵说,夺位自己当皇帝;三是像宋江“全伙受招安”。

宋江受招安后,朝廷想“尽数剿除”,派去征辽、征方腊,梁山好汉死伤离散,剩下的宋江、卢俊义、吴用这样的领袖人物,也被御赐药酒毒死或伤心自杀。一场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起义,位英雄只落得风流云散的悲剧结局。揭露、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赞美颂扬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

小说《水浒传》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从小说开始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描述的是一百零八员大小头领如何被逼到梁山。故事开头写的是一个一向被人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这位端王当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成为一个大奸臣,与骄横一世的蔡京、童贯和杨戬等,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集团。

他们有自己的亲属门客为党羽心腹,如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之流,在他们的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他们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一个统治网。

小说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进的故事,又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的经过。此外,《水浒传》中还写了地主恶霸的种种作恶行为,如郑屠霸占金翠莲,西门庆害死武大,毛太公勾结官府陷害猎户解珍、解宝,真是官逼民反。

后部分从宋江在忠义堂作《满江红》一词,“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到小说结尾,描写了宋江全伙受招安并受命去征辽国、打方腊,利用完后,朝廷命令把他们消灭。这是多么不义啊!真是个悲剧性的讽刺!

《水浒传》在明清时期几次遭禁,因为它赞美反抗压迫,歌颂“绿林好汉”。诸如此类的活动,当然被封建统治者认为是盗匪活动。然而,《水浒传》的各种版本以不同的章回和扩大或压缩的语言形式从未失于流传,这正说明《水浒传》几百年来得到了高度地普及。那么,什么是《水浒传》的真正吸引力呢?

正是《水浒传》中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强烈地表现出反抗压迫的坚定精神。当你读到鲁智深为何用他的铁拳打倒当地恶霸,或高俅为何残忍地逼迫林冲至绝境,而林冲又是怎样通过反抗逃离了山神庙时会不禁感到特别痛快!鲁智深和林冲只是被“逼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中的两个。

小说讲述了他们中的二十个反抗悲惨的生存环境和贪官污吏对他们无恶不作的非正义行为。客观地看,在那荒无人烟的山区避难是封建时期阶级敌对的反映,并清楚地揭示了普通人民大众举行起义反抗压迫的真实社会环境。

《水浒传》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为后代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艺术经验,也为后来人文学科的学者们提供了材料来源。除许多戏剧从《水浒传》中吸取题材外,很多小说也追踪溯源到《水浒传》。例如,《金瓶梅》就来自《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至第二十六回,并且,继续讲述其故事的续编也在清朝初期就出现了。

此外,小说《说岳全传》中的一些人物也被认为是梁山主人公们的翼状扩生代。从抗金的观点看,这部作品是梁山故事的延续。同时,《水浒传》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文学领域,它也影响了农民造反和秘密社团。明末领导农民起义的李自成,建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都提出“替天卫道”的口号,秘密计划反清的各种社团称他们开会的地点是“忠义堂”,所有这些都明显地是从《水浒传》中吸取的灵感。

众所周知,一些农民反叛的头领都学习梁山好汉的战略战术,因此,可以说在这方面,小说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含义。此外,《水浒传》中侠义精神和不义必遭报复感非常突出,还有对妇女根深蒂固的偏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不能轻易忽略。

《水浒传》自古版本众多,光是明代版本的《水浒传》就存世多册,并且存在若干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混乱。不过,可以普遍地分为两类——繁本和简本。繁、简是指描述事件的语言文字繁复而不是指描写的事件多或少。

最早的繁本注明的日期是年,一百回版,前面有“天都外臣序”,接着是一二○回版,包括有征田虎和王庆,还有一个版本是七十回,删掉了一百零八将排座次后的一切情节。尚存最早的简本是年福建省建阳余氏双峰堂刊行的二十四卷一二○回版。

这个版本的名称是《新刊京本全像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回、一一五回和一二四回版本,也有二十五卷和三十卷版本。简本中的各种版本以文简事繁为特征,不仅语言文字更直截了当而且还包括平田虎和王庆的故事。

至于是简本还是繁本更早的问题,学者们仍有纷争。但有一点是可以完全肯定的,那就是田虎和王庆事件是后来插入的,繁本一百回版较接近原型。

明末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删去了梁山好汉排座次后的一切情节,另增入卢俊义夜梦梁山头领全部被杀的段落,以此结束整部小说,他还把原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改为楔子,并对全书的语言文字作了一些润色。删改完成后以七十回版本出现,立即获得成功,变成了清朝时期最流行的书之一。

相比较而言,小说《水浒传》现今较好的版本包括一百回,其中头七十回是根据曾经最流行的金圣叹版,其它三十回是根据明朝容与堂首次刊行(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再版),并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版本。

《水浒传》六百年来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我国老少读者,它已被改写成戏剧、电影、电视剧、木偶剧、图画书,儿童们都能背诵其故事。《水浒传》被数十位着名学者评论过,被译成了十多种外语,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被译成了日文。那是18世纪,冈岛冠山译,根据李卓吾批评本一百回版译出的,年出版。另一种日文本于年出版,比原文多了二十回,书名叫《通俗忠义水浒传》。在20世纪又多了几种日文本,分别以七十回、一百回或一二○回出版,但最具影响的是吉川幸次郎、清水茂二人根据容与堂刊行本合译的一百回版。

第一部全译英文七十回本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译的,她把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于年分别在纽约和伦敦出版。第一部全译法文一二○回本,译者是雅克·达尔,于年出版。同年,作品被授予法国文学奖。

第一部全译俄文七十回本是罗加切夫教授所译,年由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匈牙利文译本是戈道·恺撒所译,于年在布达佩斯出版。此外,还有拉丁文、德文、意大利文、捷克文、波兰文、越南文、朝鲜文和泰文的节译本。我国外文出版社分别于年和年出版了英文和西班牙文版。

《水浒传》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是在结构上,首尾完整的总体与局部有机结合。全书写起义的全过程构成总体,使读者清晰地看到梁山泊的来龙去脉;同时又把位好汉各自走上梁山当作独立的局部,使每个人的局部反抗成为总体的一部分。这样,读者就从官逼民反、百川归海的革命史诗中得到快慰,也从招安失败的英雄悲剧中产生哀怨,从而接受了全书主题。其次,小说塑造出众多的、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全书有姓名的多人,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作者不仅写出他们阶级、阶层的特点,而且能同中见异地写出其个性,表现出作者塑造典型的艺术能力。比如鲁智深、林冲、杨志,都是有武艺的军官,依附官府,也都凭自己本事谋职,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但在逼上梁山的过程中,作者写出他们的个性差异。

鲁智深的正义感强,林冲忍无可忍,杨志功名绝望,显示出三人性格的同中之异。其他如李逵、鲁智深两人,同是粗中有细,但一个细得天真烂漫,有如赤子,一个细得豪中见智,老练成熟。再次,人物语言切合其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如在江州酒楼上,戴宗初见宋江口称“仁兄”,李逵称“黑宋江”,宋江则对戴宗称“院长”,对李逵称“大哥”,都从人物说话上看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家喻户晓,产生了巨大而多方面的影响。它和《三国演义》一起,共同促成了章回体小说的定型,还发展了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开辟了创作的新领域,第一次以农民起义者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水浒传》问世不久,就流传到日本并译成日文;三百多年前,《水浒传》就被译成朝文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字,到19世纪中叶,又传人欧、美,成为全世界人们所共有的宝贵财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