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蝇蛆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本病是由狂蝇科胃蝇属的各种马胃蝇幼虫(马胃蝇蛆)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肠道内引起的,它是一种慢性消瘦和中*性疾病,因之又称为瘦虫病。
马胃蝇的整个发育大约需一年。雄蝇与雌蝇交配后死亡,雌蝇产卵后死去。产卵期在夏天。雌蝇在日间最热的时候围着马群飞翔,频频飞近马体而产卵于毛上。卵经1-2周,在其内部形成幼虫。卵盖在温热、湿润和摩擦作用下揭开,幼虫即行爬出。幼虫在马的皮肤上爬行,引起痒觉,马用牙齿啃咬皮肤的发痒部位,幼虫即粘在马的牙齿、嘴唇或舌上而带入口腔。有的种类的幼虫能钻入颊部皮肤而进入口腔粘膜。进入口腔的幼虫首先钻入口粘膜和舌粘膜下,并逐步移行到胃。进入胃中的幼虫以口钩固着在贲门部、幽门部和腺体部,有的固着在十二指肠,逐步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幼虫在宿主体内寄生9-10个月,成熟的幼虫随粪便排到外界,并钻入土壤中化为蛹,蛹经3-5周化为成蝇。
诊断要点
1、本病的感染发生于干热的夏季,成蝇只在强烈的日光下飞翔产卵、不在浓荫下活动,阴雨天多栖息于野外的草丛、树林中。高湿度对蛹不利,易受真菌的侵袭而死亡。
2、本病的早期症状为口炎、咽头炎,出现吞咽困难、咳嗽等症状,有时发生舌痹(这是由于幼虫在口腔或咽部粘膜下移行所致)。当幼虫寄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时,常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由于幼虫分泌*素致使患马出现以营养障碍为主的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贫血,消瘦,周期性疝痛,多汗,使役能力下降,有的因渐进性衰竭而死亡。
3、尸体剖检时,可在胃和十二指肠等处找到胃蝇蛆。
4、注意粪便中有无幼虫排出以及以马匹被毛上有蝇卵。
防治方法
应于每年的秋、冬两季消灭寄生在马胃和十二指肠内的马胃蝇幼虫,这是切断马胃蝇生活史环节中最好的时机,常用的驱虫药物有:
(1)敌百虫
成年马12-18g,驴7-9g,马驹5-8g,配成10%-20%水溶液清晨空腹用胃管投服。药后4h便可饮喂。
(2)伊维菌素
按0.2mg/kg,一次皮下注射。
在马胃蝇飞翔产卵季节,应经常刷拭,并用1%-2%敌百虫溶液喷洒或涂擦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