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计才在承包的虾塘前忙活着。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摄
我今年快60岁,已经摘掉贫困户帽子3年了。大家看看,这是我办的年货,有财鱼、鳝鱼、甲鱼、小龙虾、腊肉、香肠,还宰了一只羊,大部分都是自家产的,儿媳妇还网购了一些孩子们爱吃的零食。我准备春节前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吃个热闹的团年饭。
要说为啥请吃个大家庭的团年饭,我高兴啊,年比前两年摘帽(脱贫)了还有底气。这一年我养鱼养虾都是大丰收,卖了7万多斤鱼,小龙虾从4月卖到7月,早先最高价可以卖到30块一斤,现在我养虾技术越来越好,加上去年天气好,虾子和鱼都没有什么病害,光这两样,我的荷包就很“暖和”了,具体赚了多少,嘿嘿,保密。
儿子和儿媳妇也很争气,去年他们两个在蔡甸承包了一个快递点,夫妻两个人送快递,虽然起早贪黑辛苦,但是年轻人总是要奋斗的。我小孙女也4岁了,在蔡甸像城里小孩一样在上幼儿园,会唱歌会跳舞,特别可爱。
6年前,我是欠了30多万元外债的患癌贫困户;在贷款、养殖技术等的帮扶下,现在,我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清了二三十万元欠债,还给儿子买了新房,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龙虾”大王,成了致富带头人。在我的带动下,我们村里现在有20多户村民都在搞小龙虾养殖,有几户还是年轻人,肯学肯干,技术现在比我还要好。我想说的是,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从绝望中找到希望,虽然我明年就60了,但我越干越有劲,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
记者手记
面对贫困,他千方百计谋发展。他学技术、请教专家,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一条养殖小龙虾的成功路子,并帮助同村村民发展产业,成为致富带头人,这是脱贫户高计才“摘帽”的关键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