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庄村,麦浪滚滚的田野里,3台大型收割机正在作业,麦子一收完,就有拉麦车将麦子拉进仓库。
58岁的刘玉根随手掐了一个麦穗儿,搓出麦粒粗略数了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你看,一个麦穗儿上有五六十粒麦子,很饱满,今年亩产估计有斤,丰收成定局啦!”
年,刘玉根深入了解了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等政策,在村里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采购大型农机用具,将村里荒废或没人种的土地流转起来。除了多亩麦田,刘玉根还种了多亩果树。
收割机、粉碎机、旋耕机……各种农机轮番上阵
“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村里多亩地和邻村多亩地。今天,俺这多亩麦子就收完了。”刘玉根说,当天收割的这块麦田是他承包土地中最大的一块。
当天气温达36℃,麦收现场除了机器运作,刘玉根也忙得不可开交,他穿梭在田间,不停地指挥机器收割、装运。收割后,粉碎机、旋耕机等农机依次上阵,一条龙的作业模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麦子熟了,天气也给力,收了直接进仓。俺现在是科技种田,只见机器不见人,这边收了麦子,那边有车拉进仓。”刘玉根说,10年前,他收麦子时需要30多个人帮忙,如今,多亩地,6个司机加上2个工人,3天就把活儿干完了。
今年收成很好,沾了科技的光
说到种地,刘玉根打开了话匣子:“化肥怎么用、啥时候浇地……这些都是有讲究的。你不跟地乱来,地就不会跟你胡来,就能丰收。”
在刘玉根看来,科技种田帮他克服了天气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加上有先进农机助力,种田轻松了不少。
“今年,亩产估计有斤,比去年还多些。俺有农业专家指导,专家每年在不同地块里取土,根据土壤肥力,给田地配方施肥。麦子收完了,粉碎机将麦秆打碎,旋耕机翻土,专家说这叫‘绿肥种植’,俺还有直播飞机,科技种田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刘玉根感叹,今年麦子产量提高,也是科技种田带来的变化,现代农业是阳光产业,依靠科技才能做大做强。
记者采访期间,不少村民找刘玉根购买肥料、玉米种子等,还有村民向刘玉根学习先进的种田经验。
刘玉根告诉记者:“有几家农业公司想和我们合作,推广小麦、玉米的高产种植,要统一耕种、浇水、施肥,实施宽幅精播、‘一喷三防’这些高产新技术。”
大丰收了,亩产斤
田地里的农机设备收麦忙,田地外安全防火严要求。村里的安全巡逻队一边巡逻一边宣传防火知识。
该村党支部书记姬友洲对记者说:“今天,俺村的麦收就全部完成了,防火安全不能松懈,得让村民把麦子安全运回家。”
麦收期间,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洒水车就停在田间地头,以防不时之需。
据姬友洲介绍,刘玉根打理了多亩麦田,这段时间操了不少心,丝毫不敢松懈。
“麦收刚开始的时候,合作社的机器先紧着村里其他人用,他们把麦子收了,我们才开始收。这段时间,我最害怕有人扔烟头,一个不注意,这么长时间的劳动成果就可能全部化成灰烬。”刘玉根说,看着麦子进了仓,他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当天下午,最后一辆小货车将麦子送进仓库,刘玉根的多亩麦子全部收割完毕,一共收了60余万斤粮食。
看着眼前一个个金黄色的麦堆,刘玉根说:“就像在太阳地里喝了一瓶冰镇啤酒,得劲。今天晚上,可以睡个好觉了,我也算交了一份麦收答卷。这些麦子已经都预订出去了,就等着他们来拉了!”
谈到打算,刘玉根说想邀请农业专家到田地里看一看,让专家指导他们下一轮的播种。他还计划购进新型农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