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9月15日,在中原科技城政策发布会现场,公布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共同印发的《关于在中原科技城建设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六个部分共十六条新举措、新措施,为中原科技城量身定制特殊政策、特殊机制,旨在把中原科技城建设成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郑州,倾一城诚意,待佳客前来——
亮点一: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根据《意见》,中原科技城将高度集聚创新人才,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3年内引进世界级水平的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10名左右,自主培养或引进省级人才工程人选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名左右,培育创新创业领军团队30个左右,集聚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创新成果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0名左右,打造一支分布合理、结构科学、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亮点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
选贤任能、群贤毕至,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意见》中提到,中原科技城将一改以往唯职称、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的评价模式,优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把人才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创造的产业价值、享受的薪酬待遇等市场要素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依据。
具体来说,对中原科技城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实行双体系认定,在“*河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认定体系的基础上,单独设立以工作履历、薪酬待遇为标准的认定体系,人才可自主选择认定方式。
顶尖人才(A类):在全球产业技术研究领域享有重要声誉,代表行业顶尖水平,实行“一事一议”引进的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
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具有重大技术发明成果或重大新产品开发成功经验,能够领衔企业核心攻关项目或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年薪在万元以上的研发类人才;
地方级领军人才(C类):主持或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国内外大型科研、工程项目,对企业创新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年薪在80万—万元的研发类人才;
地方突出贡献人才(D类):在同行业优秀企业研发岗位上取得显著业绩,年薪在40万—80万元的研发类人才;
优秀青年人才(E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0岁以下世界排名前名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在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知名企业从事研发工作3年以上的青年人才。
在职称评定方面,在中原科技城组建相应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职称评审服务。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向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下放企业主体系列的职称评审权限。中原科技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可按规定直接申报相应级别职称,特别优秀的可考核认定为高级职称。
人才流动方面,成立“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发展研究院”,在市区两级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核定一定数量的人才编制,实行动态调整。具有事业身份的高层次人才到中原科技城创新创业可直接使用人才编制,并可依托研究院开展科技项目申报、科研成果转化、学术交流合作等活动。
亮点三:实施精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引进人才后,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不同类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