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海底电缆行业专题报告海缆市场空间上行,龙
TUhjnbcbe - 2022/12/2 21:43:00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620139.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海证券,邱迪、李航)

1、海缆招标新周期,亿元订单有望年内落地

1.1、15GW海风项目年内有望启动

据国家能源局,截至年底,国内海上风电装机量已达到26.39GW,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持续三年(-年)的海上风电“抢装潮”落下帷幕。年之后,国内所有的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将不再享有中央财政补贴,全部按照对应沿海省份火电上网电价执行,或走市场化交易完成。目前,仅有广东、山东两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海上风电补政策贴。

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有望达到3GW以上。年我们预计能够完成全容量并网装机的项目已有1.98GW。根据各省政府网站公布的项目环评书,例如渤中A场址、苍南1#、象山涂茨、甲子一、平潭外海等项目将会在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同时,计划在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的项目容量约为4.51GW,根据施工周期判断也有部分项目将会在年底实现部分并网。如果按照其中四分之一在年实现并网,则有超过1GW装机并网,那么年装机并网量将有望达到3GW以上。

全年招标量有望达到15GW。目前国内可见的海风项目总量已经达到40GW,其中广东省30GW,其他省份10GW。广东省在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披露了8.95GW在建项目以及21.37GW前期预备项目。其他省份,还没有集中披露,但预计也已经有不小规模的规划,例如海南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2.3GW规划,山东省将会组织实施35GW海风基地规划。从已经启动的项目来看,已有13GW明确将于年底之前完成装机。此外,江苏省年度竞争性配置2.65GW项目要求在配置结束后一年内核准,核准后一年内开工建设,预计也将在年内启动相关招标。因此,我们判断年全年海风招标规模有望达到15GW。

1.2、年招标量有望达到亿

新一轮海缆招标周期启动,落地海缆订单已达到40.5亿元。在上一轮海上风电抢装潮中,海缆项目的招标在年底阶段性结束,随后国内海上风电相关招标停滞了较长时间,年几乎没有新增的海缆招标。年11月,汉缆股份中标华润电力苍南1#海上风电项目,成为第一个新招标的“无国补”海缆订单。随后进入年,东方电缆陆续中标多个海风项目海缆订单,招标频度快速提升。此外,诸如三峡青洲五/六/七等项目已经完成了EPC总包招标,预计很快将会在今年启动海缆招标。年11月至年3月底,国内新增开标海缆订单金额已达到40.5亿元。我们认为新一轮海缆招标周期已经启动。

部分“抢招标”但未建成项目,在、年已完成招标金额近50亿元。我们统计发现,约有2.69GW项目已完成海缆招标,但是这些项目并没有在年底建成投运。我们认为,这些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在年底顺利实现“抢装”,其海缆订单可能会重新调整方案确定,也可能会重新招标。例如,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项目,在年度第八批招标中已经确定了亨通光电为中标企业,但该项目未能在年底顺利建成。年3月,神泉二项目扩容后(由MW提升至MW)重新确定了亨通光电为中标人,中标金额为7.02亿元。我们认为,此类项目如果工程造价、并网方案出现调整,可能如神泉二项目一样进行重新招标或重新确定中标。

新落地订单有望达到亿元。按照海缆产品及敷设市场价值量20亿元/GW,今年15GW的招标项目对应的市场招标容量将达到亿元,但考虑到上述已有部分项目在之前已完成招标,削减了50亿元的市场规模,因此我们认为今年的市场招标空间在亿元左右。

2、海缆产品升级,龙头竞争优势领先

2.1、离岸距离增长34%,送出缆单GW需求量提升

海上风电项目离岸距离日益增加。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降低,海上风电的开发由潮间带向近海再向远海发展成为必然。目前,国内开发的风电多以近海浅水、近海深水为主。以广东省阳江地区的海上风电为例,沙扒海上风电的离岸距离在15~20km左右,而青洲海上风电项目群的离岸距离在50~80km左右。“沙扒”风电场群大多于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青洲”海上风电场群已经在年全面启动建设。三峡青洲五、七项目将会建设柔性直流送出工程实现并网。为了追求更高的平均风速区域,海上风电的开发将会不断地向深水区、远海推进。

平均离岸距离增长34%,送出缆需求提升。截至年底,我们统计到了97个已经全容量并网的项目,对应总的装机容量约为23.8GW,其中82个项目的平均离岸距离约为30.2km,考虑装机量权重的加权平均值约为31.3km。而我们统计了40个在建、待建项目(共17GW左右)的平均离岸距离,算数平均值为37.91km,加权平均值为42.05km。相比较而言,目前在建、待建项目的平均离岸距离增加了34%。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平均单GW的送出缆需求量将会增加34%。

远距离大型海风项目增加,50km以上项目占比达到45%。海风资源的开发向远海推进,并不仅仅因为近海资源的枯竭,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在发电小时数、投资、运维成本间寻找最优解。已装机的82个项目中,主要装机量仍集中在40km以内,超过50km的项目仅有3GW左右。在40个在建的项目中,离岸距离超过50km的项目容量达到了7.9GW,占比达到了45%。

2.2、kV新海缆方案应用,巩固龙头市场格局

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离岸距离增大、单体规模提升,送出工程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对于海缆而言,其成本最主要为铜,随着距离的提高铜的用量不可避免的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因为海缆浸泡于电离子丰富的海水中,在交流电的作用下,其内部电芯与外部电压差将形成电容效应。海缆距离的不断增加,电容效应不但使得损耗不断加大,还需要增加更多的无功补偿设备。因此,提高电压等级、改用直流输电方案成为了两个主要的解决途径。

从节约铜的角度上来看,提升电压是一个途径,如从kV提升到kV或kV。对于电缆而言,为了满足通过一定的电流,考虑温升、短路故障、电阻率等因素,需要有一定的导体截面积才能满足一定过得电流指标,导体截面积一般与可通过电流的大小成正比。而电缆的传输功率为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在保证一定的传输功率基础上,可以通过提升传输电压压减电流,从而可以节省截面积。

交流kV开始应用于50-60km大型海上风电场。以明阳青洲四和粤电青洲一、二项目调整为例:明阳青洲四离岸距离55km,项目装机容量为0.5GW,使用2回kV三芯3×mm2XLPE绝缘海底电缆;粤电青洲一、二,项目合计为1GW,离岸距离约为50km,使用2回kV三芯3×mm2海底电缆,截面积较青洲四下降20%,也就是在线缆距离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铜芯的用量节省了20%,但传输功率增加了一倍。但是,为满足更高电压等级的绝缘需求,kV海缆在其他材料(绝缘、铠装等)、生产加工等其他方面的成本将有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当距离、装机规模达到一定综合水平后,kV海缆方案的经济性才会优于kV方案。

东方电缆于今年2月、3月分别中标明阳青洲四、粤电青洲一/二海缆项目。明阳青洲四为35kV场内缆、kV送出缆及敷设为打包中标,中标金额为13.9亿元。粤电青洲一、二项目为kV海缆及敷设工程,中标金额为约17亿元。通常1GW海上风电35kV场内缆价值量约为5亿元,我们估计青洲四kV海缆及敷设部分价值量为8.9亿元。可以看出,因青洲四装机量约为青洲一二的一半,而送出缆部分价值量也基本为一半左右。

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中心离岸距离60km,装机容量1GW,将采用kV交流海底电缆方案。综合比较青洲四、青洲一/二、青洲六项目的情况,离岸距离均为50~60公里,装机规模青洲四为0.5GWW,另外两个项目为1GW。因此,我们认为,50~60公里、0.5GW以上可以作为一个项目在kV送出缆或更高电压等级海缆方案切换的一个分水岭,采用更高电压等级的方案可能更有经济性优势。

与此同时,场内缆有望逐步向66kV扩展。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场内缆多以35kV海缆方案为主,以mm2截面积海缆为例,通常允许最大传输有功功率为27MW,也就是4台6MW机组左右。如果想要进一步增加串联的机组台数,或机组单台功率提升,则需要提高导体截面积。以青洲五、六、七为例,机组机型将以8MW、10MW机型为主,场内缆的机组串联数量大多在6~7台/回,也就是单回场内缆的功率达到了48~70MW/回,因此也选用了66kV场内缆方案。

全国第二个海风柔性直流项目有望落地阳江青洲五、七。《66kV海上风电交流集电方案技术经济性研究》中表明,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小于80km时,高压交流电还有较好的经济性,但距离再提高之后,高压直流方案经济性就会凸显。根据三峡青洲五、七项目环评书,这两个项目将会共同建设一个海上柔性直流送出工程,采用±kV柔性直流方案解决送出问题。

海上风电的并网主要分为工频(我国为50Hz)交流、低频交流和柔性直流三种方式,根据输送容量、距离、经济性等因素选择。我国目前海上风电主要为工频交流并网,仅有一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项目“如东±海上风电并网柔性直流”,负责汇集三峡如东H6、H10项目以及中广核如东H8总计1.1GW海上风电项目。其中,如东H8离岸距离达到65km。该项目柔性直流海缆由中天科技在年9月中标,中标总金额为15.11亿元。

竞争门槛提升,利好龙头厂商。无论是kV、kV交流还是柔性直流,解决海上风电离岸距离不断增加的技术问题,是海上风电送出工程的核心。这一过程当中,产品的升级迭代,带来了非常高的竞争门槛。目前,有过kV以上供货业绩的,仅有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三家公司曾在年交付国家电网舟山联网项目kV海缆,也是首次实现了kV干式交流海缆国产化。我们认为,kV以上的高压海缆只有三家公司有过历史业绩,在年交付,具有至少3年的领先优势。因此,这一块市场空间的门槛壁垒是比较高的。

3、海风海缆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格局区位分布明显

年,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中标国家电网舟山联网工程项目kV海底电缆。年,中天科技成功研制首根国产长距离三芯kV海底光电复合缆,实现了在三芯高压交流海缆领域的国产化突破。年,东方电缆为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交付±kV柔性直流海缆。年,东方电缆kV光电复合缆交付,填补了国内空白。年,亨通光电为龙源大丰海上风电场交付了kV单根30.2km单芯海缆,这一长度在当时打破了世界纪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年,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共同为国家电网舟山kV联网工程提供了kV交流海底电缆,实现了kV海缆的国产化。年,中天科技交付江苏如东海上风电柔性±kV直流海缆……可以说,海底电缆国产化的技术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瓶颈的突破。

3.1、中天、东方、亨通历史份额超85%

我们统计了75个已经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的个海底电缆招中标订单数据。海底电缆的主要分为两类,场内缆(多为35kV),送出缆(多为kV)。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存在单独招标、分拆招标甚至单根招标。近些年,很多项目还将敷设工程并入招标进行打包招标。我们将这些订单划分为三类,场内缆、送出缆、场内+送出(打包招标),相同的项目、种类的订单将会合并。在实际中标过程中,也会存在分开招标,但最后都由同一家厂商中标的情况。

我们将海风项目装机规模、省份、订单种类、金额等做了汇总分析。我们共统计了个海缆订单,总金额亿元,涉及海风项目共75个,总容量22.41GW,占比年底全国并网装机容量26.39GW比例达到85%。这些订单虽然不能代表全部市场,但从覆盖的项目容量上看,统计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们获得了以下主要统计结论:

龙头市占率超过85%。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三家获得的订单金额占比分别为37%、33%、16%,合计占比达到86%。其中,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两家合计占比达到70%。

中天科技项目平均离岸距离略高于东方电缆。订单对应装机规模来看,东方电缆超过中天科技,且分散度高于订单金额统计。我们判断,主要在于不同项目离岸距离不同,从而在相同的装机量下对应的订单金额不同。龙头获得了更多离岸距离较远的订单。中天科技中标的送出缆对应的平均离岸距离达到了40km以上,东方电缆所获项目的离岸距离低于中天科技。

离岸距离显著影响订单价值量。离岸距离对于订单金额的影响也很大,我们计算了几个公司订单的平均单GW价值量,发现价值量与项目平均离岸距离存在正比关系。中天科技送出缆订单的平均单GW金额为12.4亿元,对应的平均离岸距离为40.6km,而东方电缆为10.2亿元、31.1km。

3.2、区位分布明显,中天、东方电缆各有侧重

中天科技在江苏省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通过按照订单金额和装机规模的分省统计,可以发现中天科技在江苏省的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中天科技位于江苏省南通,距离如东、大丰等海上风电基地较近。同时,这两个风电基地也是国内较早突破40km离岸距离海域的海上风电场群,也是中天科技获得较多离岸距离较远订单的主要原因。

东方电缆侧重于广东省。而东方电缆位于广东省的订单规模、对应海风规模占比较高,占比超过50%。同时,东方电缆在浙江、福建均有订单落地。而宝胜股份在山东省获得了主要的订单合同。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不同公司在不同沿海省份的拿单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例如东方电缆在广东阳江投资建设了海缆生产基地,即将在年投入使用。中天科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的海洋工程基地已在年3月获得了环保审批,正在推进建设。

东方电缆在三峡集团的订单占比超过50%。在我们统计的项目开发中,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开发量最大,同时未来还有非常多的海上风电储备项目。根据我们的统计,东方电缆在统计的三峡集团海风海缆的供应项目规模占比为52%,订单金额占比78%,可以说是三峡集团的最主要海缆供应商。

4、广东、山东补贴加持,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强劲

年广东省新增9GW项目。年3月21日,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其中披露了开工建设海上风电项目14个,共计8.95GW;前期预备项目13个,共计21.37GW。年,广东省重点项目中共包括海上风电前期准备项目21个,合计装机容量21.25GW。其中,帆石一/二、青洲四、青洲五/六/七、汕头勒门(二)等项目共6.1GW已列入年重点在建项目。除明阳海洋能源3GW的项目未列入年在建或前期规划项目外,其余12.15GW均继续列入了年前期准备项目。除此之外,广东省今年计划中还新增三峡汕头洋东、汕头芹澎、汕头南澎等6个新的海上风电准备项目共计8.02GW,加上汕头中澎项目规划增加了1GW,共增加海上风电准备项目9.02GW。

山东省未来补贴7GW海上风电项目。年4月1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邓召军宣布,省财政将对省内海上风电按照并网年份-年分别给予、、元/kW的补贴,补贴规模不超过2GW、3.4GW、1.6GW。同时,年底之前建成的海风项目,免于或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建设配套送出工程,由电网企业依法依规回购,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在山东省《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将布局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片区,重点推进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建设总规模0万千瓦;重点推进渤中、半岛南万千瓦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并网万千瓦。此前市场对于沿海各省份的补贴预期较弱,只有广东省在年9月出台了补贴政策,补贴强度为-年1、、元/kW造价,且仅限于年之前核准的项目。

我们以国华渤中I场址、山东能源渤中A两个海上风电项目为例,投资强度分别为1.27万元/kW、1.28万元/kW,若在年完成建设(/kW补贴),可减少投资6%左右。我们认为,补贴对于目前刚刚进入平价发展阶段的海上风电而言,带动性还是比较强的。当前海上风电平价项目的收益率在6%左右,度电成本中有60%以上来自于前期投资,前期投资成本下降6%,有望带动IRR收益率提升1%左右,对于开发商而言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双碳”大背景下,沿海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强劲。广东、山东的地方补贴,显示出了地方政府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支持态度,特别是这两个省份的风电产业略弱于江苏、福建等省份,通过补贴海风资源开发的方式,也可以加强本省风电产业发展。这两个省份的补贴政策,料将会刺激省内海上风电的建设进度,保证未来2-3年的建设强度。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在海上风电政策上的支持态度依然是非常强劲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①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责任等政策影响日益增加,对新能源的诉求不断提升。沿海省份的用电问题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年三季度出现的用电紧张就可以反映出来。同时,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超激励指标后,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以上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等等一些列政策已经将地方经济发展与新能源发展紧密捆绑。

②“资源”换经济,海风资源具有强劲的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海上风电的设备通常较大,无法陆路运输,因此很多大型设备都必须在沿海,甚至是港口码头附近生产,这使得海上风电投资中设备投资部分都会进入对应沿海省份的经济总量中。地方政府通过对沿海省份资源的完善规划,可以很好的吸引相关设备厂商投资建厂,拉动地方税收。以上文提到的两个山东项目为例,每千瓦投资为1.2~1.3万元左右,对应1GW项目投资就达到亿元以上,其中风电机组、塔筒、海底电缆、升压站等设备投资占比可达到60%以上,也就是72个亿可以转换为地方经济。同时,若可归入新增可再生能源用能,则不会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5、投资策略

海上风电开发正在进入新一轮启动周期。在“双碳”政策、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政策的影响下,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越来越重视清洁电能的来源。海上风电作为空间巨大,地方经济带动性强的重要能源来源,正在被日益重视起来。尽管中央财政补贴已经退出,但在电力市场化交易带来的绿电溢价、地方财政补贴的支持下,海上风电的建设步伐仍在加快。同时,海上风电的产业链降本仍在进行,远海高发电小时数的资源开发也在逐步成为现实,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下降仍有非常大的空间。

年有望落地亿海缆订单。随着海上风电项目单体规模的增大、离岸距离的不断延伸,海底电缆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提高。我们认为,年将有望实现亿元左右的海缆市场招标订单,将会对相关海缆公司年下半年、年的业绩形成明确的支撑。

新方案应用,龙头厂商市场地位依然巩固。通过我们对历史订单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天科技、东方电缆是绝对的龙头厂商,市场占有率合计接近70%。同时,国内具有kV以上海缆订单供应业绩的只有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在离岸50km~60km以上的海风项目中应用kV、kV甚至柔性直流海缆的概率越来越大,短期内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我们认为,年的市场中,龙头公司的技术、历史业绩优势仍然为其维持了稳固的竞争优势。

在广东、山东省的地方财政补贴下,两省份项目加速。广东省、山东省都出台了地方海上风电补贴政策,有力支撑了-年这两个省份各自的海上风电装机量。目前,广东省在建重点海风项目8.95GW,前期预备项目21.37GW;山东省在建项目2.1GW,年内将有35GW海上风电规划出台,预计两省海上风电开发将保持高速发展。

6、重点企业分析

东方电缆:年有望获得超百亿元订单,阳江生产基地年有望投产

今年以来,公司已经斩获50亿元海缆订单,其中包括有全球首根3芯kV海底电缆,再次体现了公司在海底电缆领域绝对的技术领先优势。目前,公司阳江生产基地已经开工建设,我们预计年上半年有望建成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海缆产能,巩固龙头地位。今年三峡集团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开工建设了三峡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项目,共计3GW,公司有望凭借在三峡集团持续的龙头供应商地位,继续保持较高的订单获取率。我们预计,公司-年净利润分别可以实现13.7亿、18.3亿、23.9亿元。公司海缆订单充裕,年业绩增长有足够支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底电缆行业专题报告海缆市场空间上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