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史诗40年改革再出发盐城篇融接上海
TUhjnbcbe - 2023/4/15 17:07:00
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jc/151006/4705704.html

风从海上来,潮起*浦江。

从繁花似锦的盛夏,到硕果压枝的深秋,今年的盐城格外忙碌,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机制……盐城各地纷纷开启激情、高效的“沪动时间”,全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7月27日,盐城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时刻,犹如引擎被拉响,全面接轨上海成为盐城各地的“头版头条”,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接轨正变成“两情相悦”的黏性互动,“沪盐”在亲密合作中协同并进,迈向共赢。

抢抓机遇,拓展发展新空间

立足新时代,推动高质量,盐城的发展必须具有更为宽宏的视野,胸怀更大的格局。尽管外部宏观环境在变,政策在变,但盐城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没有变。“一带一路”、沿海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特别是上海加快疏解非核心功能,给盐城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接轨上海,就要充分发挥盐城跻身长三角城市群的优势。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全球最卓越的城市之一,盐城与上海地缘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良好的合作基础。早在建国初期,上海就在盐城划出平方公里的最大一块域外“飞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有8万多名上海知青在盐城工作、学习和生活,盐城可以说是沪上一代人的“精神之乡”。

自年起,盐城启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后,与上海及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盐城将“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作为提升开放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特别是盐城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将接轨上海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现实路径,导向鲜明,意义深远。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盐城认真落实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把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开创沿海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构筑盐城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举全市之力重点实施“五个一”战略工程,着力做好“大交通”“大生态”“大海洋”“大上海”“大开放”五篇大文章,努力打造接轨上海、融入上海、服务上海的“苏北第一站、沿海主阵地”新形象。目前,盐城市及县(市、区)与上海合作共建园区实现全覆盖,成为江苏最多的设区市。

过去,盐城交通一直是短板,但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沪盐”之间的时空距离压缩,盐城曾经被掩藏的优势正迅速释放出来。盐城刚开通到青岛方向的动车,明年高铁将接通徐州,届时前往北京、西安更加便捷。年,接通南京和上海,时速公里的高铁将把盐城真正接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高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纵贯南北、横贯东西、内联外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随之形成,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盐城已成为江苏铁路建设的主战场,区域地位和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融合双赢,“飞地经济”正崛起

主动接轨上海,盐城积极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推进“一区三基地”建设,聘请上海规划机构,高起点编制全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规划、承接上海产业和创新资源专项规划,制定盐城市融入长三角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同时深化沪盐园区合作共建,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切实推进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

抓紧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部署,充分发挥沪苏两地合作共建园区方面的实践经验……今年以来,盐城集聚区致力建设“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已完成规划编制,确立高端装备制造、新兴特色和安全食品三大主导产业。

推进集聚区建设是沪苏合作传统的传承延续、区域协作共赢的积极探索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引领。启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以来,盐城坚持把合作共建园区作为策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来打造,积极抢抓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南北合作共建政策的机遇,不断加大与苏南以及上海的合作力度,走出一条“园区合作共建、促进发展双赢”之路。

5月8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开发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联席会议在盐城召开。两地共同提出,推动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建设全面提速,打造长三角区域合作园区标杆。集聚区把今年定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攻坚之年,努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3个,确保三年内工业总产值达亿元以上。

总投资13亿元的大丰英茂糖业项目,年产值可望超50亿元,利税超亿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食糖贸易、加工、仓储基地。上海新型建材岩棉大丰有限公司,总投资6.5亿元,去年实现销售1.9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同行业产销量全国第一……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盐城把“双招双引”作为接轨上海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确保工作实效,各地纷纷成立“双招双引”小分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对接大院大所,在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常年驻点招商、敲门招商,吸引和集聚一批重特大项目落户盐城。

如今,通过学习上海,服务上海,联通上海,盐城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从而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城市能级,努力建成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和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拥抱上海,“沪动盐城”注入新内涵

上海是国际经济中心,更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人才智力集聚中心。11月25日,盐城第八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在上海召开,聘请赵连城、何积丰、张全兴、王学浩、王立军、樊嘉、张久俊7名院士担任首批盐城市院士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发布“人才激励十条政策”,向全球发出“英才帖”。借力上海人才集聚平台优势,盐城连续多年在上海举办沿海发展人才峰会,深度接轨、大力联通上海,强化与上海在人才、项目、资本等方面的合作,推动盐沪融合发展,共赢未来。

接轨上海不仅需要满怀激情,还重在取得落地实效。盐城拿什么接轨上海?如何接轨?接轨上海什么?在接轨中怎样彻底走出低层次承接的困局,实现更加科学精准、更高质量的接轨?

多年以来,农业大市盐城一直是上海等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菜园子”,通过在上海开展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区对接”等活动,搭建盐城农产品在上海产销衔接平台。如今,接轨上海的领域变得越来越宽,从过去更多停留在引进项目、建设产业园区等经济层面,到现在从学习上海、服务上海、联通上海的过程中主动对标找差、补齐短板。突破旧思维、提升新境界,盐城在长远规划、思想理念、体制机制上与上海的对接融合,立足激活自身开放潜能,共赢发展。盐城的优质生态资源、鲜明的产业特色、良好的服务环境都为沪盐两地开展深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盐城各地纷纷探索新的接轨模式,出台新方案,拿出实招硬招融接上海,“沪动”往来频繁密切,接轨上海按下“快进键”。

9月份,盐城数字经济(上海)产业推介会签约项目19个……做好“引”的文章,更做好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盐城城南新区探索“飞地飞楼飞园区”发展模式,嫁接整合资源,依靠接轨上海发力重大项目引建;大丰接轨上海打通服务“绿色通道”。企业注册登记仅需两天,投资建设审批缩短为36天,不动产登记5天内就能办成,营商环境更有“温度”;思想观念上融、基础设施上融、产业发展上融、体制机制上融,东台以“四个融入”做好深度接轨,建设上海先进制造业协作基地、上海菜篮子基地、上海生态大公园,“沪味”越来越浓……

目前,盐城三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上海企业签约合作,在盐城投资的上海企业接近家,总投资超过亿元。盐城与上海合作共建园区12家,占上海对外合作园区三分之一,今年前三季度,盐城12个盐沪合作共建园区共引进落户亿元以上项目25个,累计总投资59.6亿元,实现开票销售.6亿元。

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盐城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作为后发崛起的板块,对接轨上海更加自信。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说,后发不是落后追赶,而是并跑超越;不是复制克隆,而是创新发展,不是梯度转移,而是协同共赢。

拥抱大上海,盐城满怀自信,阔步前行。

记者卞小燕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诗40年改革再出发盐城篇融接上海